總是想太多、反覆糾結?停止精神內耗的 3 個正念練習,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
總是想太多、反覆糾結?停止精神內耗的 3 個正念練習,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
你是否也曾這樣?與同事一次無心的對話,可以在腦中反覆上演一整天;為尚未發生的未來過度擔憂,在心中沙盤推演各種最壞的可能;對早已過去的決定懊悔不已,反覆咀嚼「如果當初⋯⋯」的念頭。
你的身體明明哪都沒去,一天下來卻感到筋疲力盡。這種持續的、高強度的思緒空轉,就是所謂的「精神內耗」。它像一個背景程式,悄悄消耗掉你所有的心理電量,讓你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感受生活、專注當下。
但幸運的是,我們可以學會拔掉這個程式的插頭。本文將介紹「正念」這個強大而溫柔的工具,教你如何從思緒的風暴中抽離,停止無謂的能量消耗。
什麼是「正念」?它不是要你不想,而是要你「看見」
許多人對「正念」或「冥想」有個誤解,以為它就是要達到「腦袋空空、什麼都不想」的境界。這個目標不僅困難,本身就會造成新的壓力。
正念的真正定義,其實是「有意識地、不加評判地,將注意力帶到當下」。
它不是要你停止思考,而是邀請你從「思考的當局者」,變成一個「溫柔的觀察者」。你可以運用一個經典的比喻來理解:
- 你是天空,而非雲朵: 你的「覺知」就像一片廣闊、穩定、永遠不受影響的天空。而你腦中的各種念頭、情緒、想法,則像飄浮來去的雲朵,無論是暴風雨般的烏雲,還是晴朗的白雲,它們都只是暫時經過,永遠無法改變天空的本質。
精神內耗的根源,就是我們忘記了自己是天空,卻錯把自己當成了那朵雲。而正念練習,就是幫助我們拉開距離,重新記起自己是那片遼闊天空的過程。這種「抽離式觀察」能自然地打斷內耗的惡性循環,因為當你只是「看著」一個念頭,而不再去「餵養」它時,它就會漸漸失去能量,自行散去。
停止內耗的 3 個日常正念練習
正念並非高深的哲學,而是可以隨時在生活中實踐的技巧。以下三個簡單的練習,能幫助你有效降低精神內耗。
練習一【三分鐘呼吸空間】:隨身的思緒暫停鍵
這是由「正念減壓療法」發展出的迷你冥想,非常適合在情緒上來、或感覺自己又開始鑽牛角尖時,快速把自己「拉」回當下。
- 第一分鐘【覺察】: 停下手中的事,用最溫和、不批判的態度問自己:「我現在的內在狀態是什麼?有什麼念頭?有什麼情緒?身體有什麼感受?」你不需要分析,只需要單純地認知到它們的存在。
- 第二分鐘【聚集】: 將全部的注意力,溫柔地集中到你的呼吸上。去感受空氣吸入時,胸腔或腹部的起伏;感受空氣呼出時的流動。當你發現心思飄走時,沒關係,這很正常,只要溫柔地再把它帶回呼吸上即可。
- 第三分鐘【擴展】: 慢慢地將注意力從呼吸,擴展到整個身體的感受——你坐著的姿態、腳踩在地板的感覺、空氣拂過皮膚的觸感。帶著這份更廣闊的覺知,重新回到你的生活中。
練習二【正念聆聽】:從「腦內劇場」抽離
這個練習特別適合在辦公室或任何你感到心煩意亂的地方進行,它能巧妙地運用你的聽覺,將你從「腦內劇場」的獨角戲中解放出來。
- 練習方法: 給自己一到兩分鐘的時間,閉上眼睛(如果環境允許),單純地去「聽」。不要去分析或標籤聽到的聲音是「好」還是「壞」。遠方的車聲、空調的運轉聲、同事的鍵盤聲、自己的心跳與呼吸聲⋯⋯把所有聲音都當作一場「當下交響樂」的樂器,單純地接收它們。這個練習能瞬間將你的注意力從內在的糾結,拉回到外在的現實。
練習三【一行禪師的「橘子禪」】:在日常中品嚐當下
越南一行禪師常用這個例子,教導我們如何在最平凡的日常中練習正念。你可以用任何一種食物來體驗。
- 練習方法: 拿起一顆橘子(或一顆葡萄、一塊餅乾),在吃掉它之前,花點時間與它「同在」。
- 看: 仔細觀察它的顏色、紋理、形狀。
- 觸: 感受它在手中的重量、果皮的質感。
- 聞: 剝開它時,聞一聞那清新的香氣。
- 聽: 聽見果皮剝開時細微的撕裂聲。
- 嚐: 將一瓣果肉放入口中,非常緩慢地咀嚼,感受果汁在口中爆開的滋味、果肉的纖維。
- 在這個過程中,你的全部心神都專注於「吃橘子」這件事上,沒有空間去煩惱過去或未來。
找回內在力量,從停止內耗開始
停止精神內耗,就是停止將寶貴的生命能量,浪費在無謂的思緒風暴中。當你學會將這份能量收回,專注於此時此刻,你便擁有了創造理想生活的真正力量。
這是一條溫柔而強大的路,引領我們回歸內心最安穩的家園。
免責聲明: 本文僅供參考,若有相關問題請諮詢專業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