💗「小被被」再破也不肯丟?是否需要戒掉呢?
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條專屬的小被被或一隻小熊!甚至到了長大後,變得泛黃破舊,都不願意將它丟掉。而究竟人類為甚麼會對它們這麼依賴?
在外人眼中,小被被或小熊或許看起來相當破舊,可是每一晚睡覺卻都不能沒有它的陪伴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這種「依賴」現象稱為「安全毯現象」「當我們內心缺乏了某種心理補償時,在有意識或潛意識中,去找一個代替品來滿足自己這種心理的需求,然後漸漸我們會對這個物品產生了一種依賴感。」
🌟 #安全毯現象
「安全毯現象」通常起源於小時候睡覺時的行為,例如有天睡覺睡到一半做惡夢,驚醒後緊抓著被被再度入睡,這時候就足夠讓你對被被產生依賴感,覺得抓著它是最安全,久而久之就會認為「小被被」是讓你能夠好好睡覺的原因,而對它產生了「依賴感」。甚至還有不少人,從來沒將它洗過,因為對他們來說,就是想保持它原本專屬的味道,靠這個味道每晚才能夠好好入眠。
🌟 #過渡性客體
這條小被被其實有個專有名詞叫做「過渡性客體」。這個概念是由英國心理學家Winnicott所提出,用來指稱那些孩子們用來「替代」母親的物品,比如說:絨毛布偶、小時候穿過的衣服、還有那條蓋到長大有點髒髒破破的小被被。
要形成這樣一個母親的暫時性替代物品,這個東西一定得具備使人感到安心的特質,其中,氣味是一個很關鍵因素。事實上,人類的大腦在處理嗅覺和記憶的區域有部分是互相連結的,幾乎可以說氣味與記憶密切相關,在演化心理學上,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必須判別眼前的食物是否有毒,而這件事正是依靠嗅覺,所以聞到刺鼻、不尋常的味道時,大腦就必須調動記憶來判斷這個東西是否有危險。
🌟 #嗅覺與記憶
嗅覺不只能喚起記憶,也能喚起對記憶的情緒,我們對特定的情境氣味會產生相同的感覺,這是因為處理嗅覺的腦區也連結到情緒中心杏仁核的緣故,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會對小被被的味道如此迷戀,因為那個熟悉的氣味有著我們與母親(或主要照顧者)之間的連結,那正是使我們感到安心與放鬆的味道。
當人們已具有能安穩自己情緒的能力並發展出獨立自主性之後,多數的過渡性客體會逐漸被遺忘,或是減少需要它的頻率。但在情感上,有些人卻很難割捨,而且當外在壓力很大時,身邊有個可以帶給自己安心的物品也是很好的壓力調適辦法。因此這種年幼時期的過渡性客體不見得要棄之敝屣,身邊的人也不需要以「長大了還在抱這種玩偶或小被被」來強行改變對方,在這個鎮靜劑與安眠藥被濫用的時代,試想若有個東西是你一見到或聞到就能釋放壓力或感到安心,那不也是件好事嗎?所以千萬別逼迫這些人戒掉對小被被或玩偶的依賴感,這就是他們最紓壓的方法呢!